早春的微风,携着缕缕温柔,与暖阳携手,悄然潜入幼儿园,为每一个角落披上生机盎然的暖意,也为老师们注入了学习的动力与契机。为深入贯彻落实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和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精神,提升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与反思能力。2025年2月19日,平望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一场主题为《学习环境·质量评价·生命成长——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学习环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》的讲座,本次讲座由吕淑萍园长主讲。
述·学习环境评价缘由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吕园长结合当下游戏现状与瑞吉欧教育理论,从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切实需要”、“学习环境质量偏低的实然状态”、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诉求”三个关键维度,深入阐述了开展学习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她提出:学习环境评价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,因为只有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,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。
释·学习环境基本内涵
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”什么是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?吕园长通过具体例举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,清晰阐释了其内涵: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属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范畴,指的是幼儿园中所有物质要素与人际要素的相互作用,是否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。
示·环境质量评价案例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吕园长以案例分析为切入口,深入探讨了墙面学习型环境的创设、班级各区域的布局以及班级日常生活的常规管理。在剖析过程中,吕园长引导教师深入思考环境质量的评估方法,鼓励大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策略,让环境凸显儿童、凸显过程、凸显互动、蕴含学习、时常更新,从而助力儿童的学习,让儿童的思考看得见、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,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“第三位老师”,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,她期望老师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:善于学习、善于规划、善于观察、善于创新,具备强烈的课程意识以及反思意识,从而有效提升环境质量,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。
感·环创学习引发思悟
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通过此次培训,老师们对教育环境和主题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全新的理解。现场,大家进行了交流与互动,有的针对自身区域创设的薄弱环节谈收获,有的结合本班课程现状谈策略,还有的从班级环创优势出发谈启发。
每一次学习都是美好的开始,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修行。每一轮交流都是智慧的碰撞,每一趟取经都是素养的提升。本次讲座活动,深化了教师们对“高质量学习环境”的理解,并明晰了创建高质量学习环境的新路径。平幼的老师们将始终坚守初心,携手并进,多措并举,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学习、勇于探索、积极实践、勤于反思,持续追随儿童的步伐,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游戏本质的体现,融入到日常游戏活动中,一起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,从而实现有质量、有力量、有温度的教育。